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为美、文化为媒的乡村旅游

汪晓琳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乡村旅游由原来的“一瞥”式观光迈入到关键机遇期。2017年我国乡村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8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6%,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7400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典范——浙江安吉从矿山、水泥厂的城市图景,转变为绿水青山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十年的变迁带来了怎样的发展经验?


安吉县打造了通过生态修复构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典范。

 

 

2003至2005年间,安吉县开始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2013至2015年该县余村工业做减法、旅游做加法,把全村规划为五彩田园区、美丽宜居区和生态旅游区,最初的自然观光也逐步发展到现在的集休闲度假、运动探险、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业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树立起了远近闻名的“两山品牌”与“竹文化品牌”。

 

近年来,这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均保持在7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余县通过坚持走“生态富县、生态强县”的道路,大力发展旅游业,荣膺全国首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等称号。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22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3亿元。

 

 

山水故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生态+文化”是安吉发展乡村旅游的“一手好牌”。“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在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内涵多元化发展上,安吉将“竹文化+”品牌做到了极致。数据显示,安吉用不到全国2%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近20%的竹产值,引领了“能吃、能喝、能穿、能居、能游、能乐”的绿色时尚。在旅游方面,国家4A级景区“中国大竹海”持续推动安吉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卧虎藏龙》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安吉是中国著名的生态影视拍摄基地。

 

从绿色资源、绿色产业到绿色经济,深刻挖掘“竹文化”内涵,以文化产业补充与助推旅游产业,由点及面,“竹文化+”带动了安吉的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保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的兴竹富民目标,展示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内涵。

 

举目全国,像安吉这样拥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的乡村并不在少数。在皖南,云雾缭绕的群山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生辉;在晋北,乡村依山傍水而建,气势恢宏;在西南,梯田和风滴翠,映日千重媚......这类生态资源型乡村在乡村旅游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并且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风情万种:原始村寨的华丽转型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依托民俗风情开发的乡村游也是我国独特的旅游模式。梭嘎是乌蒙山腹地的一个苗族村寨,地处贵州省六枝特区境内。在大山群中有绮丽风景,有神秘传说,也有特色节日,世居其土的是一支不足5000人的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由于梭戛乡与外界少有联系,人们仍然生活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中,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至今,因而倍受文博界的青睐,也促成这所村寨成为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

 

建立生态博物馆以前,当地人们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堪称人类工业化前生活的活化石。而现在,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华丽变身为经济资源,并开发出了一条“生态+博物馆+旅游”的道路,也成为由政府主导的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区域脱贫,解决民生问题的经典案例。

 

民居建筑以就地取材的杉木结构和茅草屋顶为特色,是醒目的实物文化景观


妇女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蜡染工艺和寨民服饰是重要的物质文化景观


独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习俗礼仪成为活态的文化遗产景观


古色古香:多元驱动文化旅游发展


古村落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乡村旅游体系中一个较为独特的类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的喜爱。

 

 

一批以粉墙黛瓦、山环水抱为特色的古镇树起了极具代表性的“江南水乡”大旗。而在这其中,乌镇脱颖而出。没有花枝招展的街道店铺,资本市场和公司化经营的乌镇放弃了部分商业利益,还原江南水乡“恬淡清雅”的气质;现代化的酒店设施和外形“修旧如旧”却有精致内里的民宿客栈,提供绝佳的居住体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却又显得十分和谐,文化会展活动为古镇注入新内容 。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现代视觉展、建筑展落地乌镇,后天的创造填充了独特的文化与艺术内涵,也为乌镇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乌镇戏剧节举办四届以来规模快速扩大 (数据来源于网络)


世界互联网大会带动乌镇淡季的关注度据来源于网络


乡村旅游如何“行稳致远”?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然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形态,对于乡村人口回流、脱贫致富发挥着重大作用。因而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大力支持鼓励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乡村旅游相关政策汇总


面对新时代人们日益多元的需求,如何让人们更富有美学地度假、更富有文化地赏景、更富有“责任”地品鉴?

 

首先,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包括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休闲农业景区的建设规划,是确保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目纵全国,目前许多乡村旅游定位依旧模糊,旅游品牌也尚未确立,游客对万亩花海、果蔬采摘、农家乐等烂大街的项目依然趋之若鹜。不论是像安吉这样以“生态立县”的乡村或是其他以民族、民俗为特色的乡村,发展旅游的第一步都是做好生态建设,一张绿色蓝图绘到底。其次,清晰的品牌定位必不可少,政府不仅要自己心中有谱,还要让村民心中有数。

 

其次,在后工业革命时代,乡村旅游不仅是一个旅游分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旅游生活化的转变将开启乡村旅居模式。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城市失去人类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而在信息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使城市趋于雷同。乡村旅游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风头正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热点。而人们对自然化、美学化的生活方式的探寻转变,必然催生一种更高层次的乡村旅游,即“传统中有现代,淳朴中有真情,平淡中有真趣,原真中有舒适”。

 

乡村旅居的趋势从现在方兴未艾的民宿经济可见一斑。《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显示,61%的乡村旅游游客选择在旅游地过夜,且更乐于住乡村民宿。乡村民宿成为休闲度假新晋网红,许多精品、特色民宿“一房难求”,在线预订需提前一月之多。如今,“景在乡村,宿在乡村,吃在乡村,玩在乡村”成为游客的全新选择,他们愿意花费更多旅游成本以深入体验乡村生活。

 

再次,乡村旅游内涵应向多元化发展,激活文化基因,形成融合观光、体验、教育等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中国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最原始的基因,有文化、有历史、有家族、有独特的风光景色和生活方式,乡村人文是无比丰厚的活态遗产与珍贵财富。现下许多乡村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都存在产业形态不丰富、农旅产业链过于单薄、乡村旅游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吃吃农家饭、干干农家活、住住农家房”成为当下许多乡村旅游形态的真实写照。

 

最后,我国地大物博,乡村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开发条件都各有不同,发展乡村旅游应当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此外,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区域是都市环城休闲带,对于大多数远离大中城市的农村,旅游开发前景不容乐观,一些地方政府“明知不能干,也要硬着头皮上”,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盲目开发实为不可取。在乡村旅游初显过剩的当下,如何挖掘好、利用好、展示好、体验好乡土文化,仍值得探讨。


参考来源:

途牛旅游,《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

中国文化报,《走进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中国产业信息,《2018年乌镇旅游客数量预测及未来发展前景》


END


美   编 | 刘小炜


推荐阅读

政策解读 | 读懂“数字乡村”,这三个方面不容忽视

政策解读 |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繁荣乡村文化,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从视觉景观生产到乡村振兴,“网红村”是怎样炼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